欧亿体育一茗茶叶千年 昆明“茶味”渐浓
发布时间:2023-04-07 15:42:02

  一叶千年,昆明十里香茶、宜良宝洪茶等千年历史名茶,从衰落走向复苏、繁荣。如今,宜良有离昆明主城最近的万亩宝洪茶园、石林有十里香茶园、安宁有创新的禄脿蒸青绿茶等茶园。春城处处茶飘香。

  一业千年,曾经与昆茶有关的十里铺、通京大道、茶马古道等历史遗迹,从沉寂走向繁荣,由原本单一贩运发展成茶叶市场、茶企、茶馆、茶文化(博物)馆、茶叶科创机构等各种茶叶业态。春城时时茶味浓。

  2006年,9株十里香古茶树历经周折被移栽到云南农业大学。后经选育培植,在石林县培育200多亩优质十里香茶园。

  2008—2011年,市农科院共繁育十里香茶、宝洪茶茶苗82万株,濒临灭绝的名茶实现规模化种苗繁育欧亿体育。

  74岁的王忠良用双手比画着回忆道:“以前我们村旁茶马古道上的马蹄印起码有10厘米深……”王忠良所在的龙池村位于昆明东郊凤凰山北麓,区划调整前属于官渡区十里社区。因十里香茶得名的十里社区,原辖十里铺村、大桥村、虹桥村、龙池村4个自然村落(居民小组)。

  在王忠良看来,得名十里香茶,除“一杯十里香,满屋皆飘香”的美誉外,还因十里社区所在地是茶马古道,即古代昆明通京大道的重要驿站,因古代实行五里一哨、十里一铺,而得名十里铺欧亿体育。究竟是因茶得名,还是因名得铺,众说纷纭。于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昆明而言,她从建城起就有茶树种植记载,其中昆明十里香茶、宜良宝洪茶、西山太华茶在云茶历史上有“三姐妹”的美称。

  “除西山太华茶尚存1棵外,十里香茶、宝洪茶目前已摆脱濒临灭绝的困境,逐步走向规模化发展。”中国著名茶学专家、云南省茶科所原所长张顺高介绍,昆明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茶叶产区和历史名茶产地。十里香茶早在唐代就有栽培,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昆明曾有“吃茶要吃十里香,喝水要喝吴井水”的佳话。

  原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宜良茶厂副厂长、宜良祥龙茶厂创始人白文祥坦言,宜良不仅是宝洪茶的原产地,该县的下栗者村还是滇红茶创始地。1938年,安徽祁门茶场场长陆澄溪受委派入滇进昆,在宜良县下栗者村创办了茶学校,带领学员和当地村民试制了一批滇红茶与海外进行易货交易,并取得成功。2月24日,记者到宜良寻访下栗者村原茶学校,旧址已被改为村民住宅和碾米房,仅轮廓依稀可辨。

  “这批红茶原料,部分极有可能来自宜良当地的宝洪茶。” 白文祥猜测道。《中国茶经》记载,宝洪茶是云南宜良的特品,为高香型名茶之一。1932年,宝洪茶被征集为云南省茶类土特产品的唯一代表,在美国芝加哥世博会陈列展出,得到一致好评。1980年,在云南省茶叶鉴评会上,宝洪茶被评为全省高香型名茶绿茶品质第一名。2016年,宜良宝洪茶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项目。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沈雪梅认为,昆明虽然不是茶叶的主产区,但昆明十里香茶、宜良宝洪茶特征突出、历史文化深厚、品质卓越,值得保护和发展,近十多年来的保护开发,已具备将其发展成为高端精品茶的产业基础。除前述3种名茶外,安宁禄脿、石林螺蛳塘等地所产的茶叶也是地方名茶。

  目前,虽然见证千年历史的最后一段古道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但是龙池村旁又建起了新时代的驿道——机场高速、地铁、三环线等穿境而过。

  驿道曾是昆明的“命脉”,茶叶曾是驿道的“血脉”。殊不知,作为云南“绿茶明珠”的十里香茶、宝洪茶曾一度濒临灭绝。

  “小时候依稀记得在十里铺周边有100多棵十里香古茶树,后来移植到十里铺旁的山上保护起来,并利用这些茶树作为母本,启动‘大战茶山’工作。茶园随之不断扩展茗茶,西到现在的青云街道办事处云山村,北到金殿,东到两面寺,南至归化寺的山坡地,茶园放眼皆是。”王忠良说,茶园扩展时,他刚从部队转业,担任官渡区金马公社十里大队副大队长。

  据《官渡区农业志》记载,1949年,仅在十里铺茶园边零星残存100余株茶树,年产茶叶100余千克。1958年,当地恢复扩大茶园生产。1965年开始,官渡区派专人到景洪等地学习后共发展茶园2000余亩,并建成云山、十里、方旺3个茶园。

  之后,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十里铺村、大桥村、龙池村等地的十里香茶园不断缩减。《十里·大桥村志》记载,1949年前,十里社区共有土地2014.17亩;2011年耕地全部被征用,仅剩682.87亩林地。

  王忠良介绍,2004年,修建东三环用了十里社区土地131亩,十里茶山2万株茶树全部被征用。经研究,计划将围在砖墙内的30多株百年十里香古茶树统一移栽到云南农业大学保护。在移栽过程中曲折颇多,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政府办公厅专门发文督办此事。2006年,仅有9株茶树历经周折移栽到云南农业大学得以保存。后经云南大学教授张芳赐选育培植,在石林县培育200多亩优质十里香茶园,使其得以保存和延续。

  “十里香茶和宝洪茶兴衰沉浮大致相似。在四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努力下,历经数十年的繁育,这些历史名茶得以‘复出’。”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相关科技人员介绍,1956年,在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的指导下,张芳赐教授开始关注昆明地方名茶资源十里香茶,后对十里香茶进行保护和引种。20世纪80年代起,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沈晓进一直开展保护工作。2005年之后,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牵头县区相关科技人员、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专家、企业、行业协会组成地方历史名茶保护研究项目团队接续开展十里香茶、宝洪茶的提纯复壮工作,对茶树种质资源保护、繁育技术进行研究,为昆明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亿体育

  宜良宝洪茶非遗传承人、云南宝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天水介绍,2008年之前,宝洪茶严重衰败,亩产值不足千元。十里香茶岌岌可危,所存无几。沈雪梅介绍,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组建产学研+企业团队,依托当时云南茶叶发展的大环境,以发展滇中小叶种特色绿茶作为昆明发展茶叶生产的突破口,使临近消亡的名茶种质资源重获新生。其中,针对昆明十里香茶、宜良宝洪茶等种质资源,开展了品种基因分析、主成分分析、加工技术研究等,填补了十里香茶、宝洪茶种质资源的研究空白,为地方种质资源利用、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杨丕琼介绍,近十多年来,市农科院联动产学研+企业团队,通过项目开展,快速建立种苗繁育、示范基地;2008—2011年,共繁育十里香茶、宝洪茶茶苗82万株,濒临灭绝的名茶实现规模化种苗繁育。目前,石林十里香茶示范基地种苗年繁育能力达30万株,十里香茶、宝洪茶建设示范基地以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带动核心产区获得有机认证,带动周边产区发展。

  沈雪梅介绍,目前,昆明的茶树主要分布在宜良、安宁、石林等地,其中宜良茶树种植面积最大;品种主要是昆明十里香茶、宜良宝洪茶、苔茶、紫娟等;品牌主要有十里香、宝洪茶、石林春、拥翠、禄雨春等,其中昆明十里香茶、宜良宝洪茶、安宁禄脿茶收录在《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中,为地方名特优农产品发展奠定了基础。十里香茶、宝洪茶地方特色品种、独特品质、历史文化品牌价值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10年,十里香绿茶在世博会名优茶评比中获最高金奖;2011年,十里香绿茶在由世界绿茶协会在日本举办的 “世界绿茶评比大会”中获最高金奖,宝洪茶获金奖,二者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先后在全国名优茶评选中获奖10余次。宝洪茶加工工艺、十里香茶加工工艺先后入选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项目。

  在科技力量的推动及市场需求的助力下,宜良、石林、安宁等地茶产业欣欣向荣。宜良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云河介绍,宜良茶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宝洪茶。宜良茶树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2183亩、产量21.28吨、产值247.4万元,发展至2022年的12980亩、产量78.48吨、产值3749万元。十年间,宜良茶树面积增加10797亩,增长495%;产量增加57.2吨,增长268.8%;产值增加3502万元。

  宝洪茶的快速崛起,还带动当地2个社区16个村小组约3000户农户从事宝洪茶产业,促进400余户低收入家庭致富,成为当地的“富民茶”,消费者喜欢的“民”茶。

  经过千年变迁,一叶变一业。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昆明市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茶树种植面积由2019年的4800多亩发展至2022年的2.32万亩,产量0.06万吨,农业产值0.61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0.83亿元,批发零售销售额72.29亿元,综合产值83.73亿元。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绿色食品牌其他特色产业工作组组长张仲平透露,依托资源禀赋,目前昆明计划把十里香茶、宝洪茶等茶园打造成“小而美、精而特”的历史名茶智慧观光茶园,突出昆明“春城”特色;推进十里香茶、宝洪茶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擦亮历史名茶金字招牌,使昆明地方特色资源成为云南高端精品茶引领者,并形成地方特色产业,推动昆明打造世界普洱茶文化中心。(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廖兴阳报道 美编赵云萍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