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兴茶 质量立茶——七星关茶叶欧亿体育产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3-04-12 20:00:25

  春三月,是采茶月。立春过后,清明前夕,放眼望去,七星关满目新绿,十里樱花红。一垄垄茶树,汇聚成一道道绿浪,茶农们穿梭其间,茶香扑面,沁人心脾。

  七星关地处乌蒙腹地,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无污染,正处于茶叶生长的黄金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高品质的茶叶山珍,枝繁叶茂间,是大自然赐予这片土地最美的“绿色银行”。

  七星关亮岩镇太极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充沛,独有的“马血泥”富含钙、锌、硒,正是高山生态有机茶生长的绝佳土质。据《华阳国志》等有关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的平夷县(今七星关区一带)就有种植、制作、饮用茶的历史,清代还出产了著名的“太极贡茶”。太极贡茶文化底蕴深厚,种茶、制茶、饮茶都独具特色。当地百姓嫁娶、喜庆、丧葬和祭祀等民间活动仪式中,茶是必有的物品。至今,当地仍有婚丧嫁娶“五谷盐茶”缺一不可的说法。

  山野之间,密林深处,亮岩镇太极村、燕子口镇阳光村还完整地保留了69877棵古茶树,最老的茶树有1000多年历史,是目前毕节乃至贵州古茶树存量最多的地方。

  连日阴雨过后,草木翠绿,空气清新。阳光村村民张桂碧挎上提篮,来到自家的茶林里,开始熟练地采摘茶青,一天下来,可以采摘5斤左右,按茶青品级,每斤能卖120-160元不等,这也是张桂碧每年主要的收入来源。

  村里像张桂碧一样的村民不在少数,依靠古茶树,许多村民都实现了稳定增收。然而在以前,村民们出于生产生活需要,将许多田地间影响生产的茶树砍去,种上了玉米。几年过去,生长在深山之中的古茶树更成为稀缺资源,太极村在贵州省茶叶协会的倾情帮扶下,积极组织当地农户对古茶树分布状况、生长环境、数量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保护。

  意识到古茶树价值后,村民们开始转变观念。2015年,太极村成立合作社,将太极古茶加工成高端红茶和绿茶。同时,通过流转土地、吸纳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村民参与到古茶树的保护和茶产业发展中来。至此,隐藏在密林深处的山中瑰宝成为太极村摆脱贫困的致富产业。

  “这几年,合作社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大力培育和发展古茶树,并买下茶树经营权,支付土地租金、管理费及茶叶采摘等务工工资,提高村民保护古茶树意识。”太极古茶树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厂长助理赵朝文介绍,清明节前每天收购茶青约4000斤,在合作社带领下,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全村茶产业快速发展。

  “太极古茶”凭借其“浓爽持久的滋味、板栗的高香气、天然翡翠绿的汤色”,先后荣获毕节市“奢香贡茶杯”红茶一等奖、三等奖,贵州省秋季斗茶大赛金奖,古树绿茶“茶王”等称号,七星关区、亮岩镇先后被授予“中国古茶树之乡”“贵州古茶树之乡”等荣誉称号。

  如今,家家有茶采茶叶,户户有茶卖,太极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欧亿体育,让越来越多的山里人靠茶叶吃上生态饭、产业饭,也让沉寂了千百年的古茶树焕发出新生机,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青场镇火冲村,海拔1700米的大山里,高山云雾出好茶,安吉白茶嫩芽正以最美的姿态舒展,每年清明、谷雨前后,是春茶采摘的黄金时期,此时的茶叶品质最好、价格最高。

  村民艾祖会熟练地用指腹轻轻将茶青摘下,装进随身斜挎的箩筐里,双手并用,艾祖会对采摘茶青已非常熟悉,25元一斤,一早上能采上满满的一箩筐,一筐能装四斤左右。山野之间,100多名采茶工做着同样的动作。

  “高山生态白茶,口感鲜香醇厚,每年都供不应求。”吴道洪七星关区生态白茶种植专业合作社领办人,每天就像一只“小蜜蜂”,为使茶叶新鲜,茶叶要当天采当天制,采好的茶青运往山下,在茶厂进行加工,从杀青到包装只要3个小时。

  “两斤半,名字叫……”吴道洪来不及擦拭额头上的汗水,将村民们的茶青倒进一个能装一百多斤大竹筐,上称、称重、支付现金一气呵成,忙得不可开交,除了采摘茶叶,村民们在茶园剪枝、除草、施肥等管护活动,每天能获得80至100元务工费,干劲十足。

  在制茶加工厂萎调区,轻吸一口气,便能闻到弥漫在空气中的茶香,上午采来的茶青正躺在机床上凉快,机床吹走茶青三分之二的水分后,进入下一步的工序,制茶工人会连夜赶制茶叶,第二天一早便包装好,发往浙江市场。

  青场镇初都河村,云顶山上,一株株茶树开始吐露新芽,整个山间荡漾着阵阵沁人心脾的茶香。王菊英正在茶叶基地向前来务工的村民示范采摘技巧,一年一度的采茶又开始了。

  欧亿体育

  花费了近十年的心血,王菊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茶产业。初都河村山高坡陡,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上世纪90年代,为了改变贫困现状,和丈夫决定前往浙江打工。但因为没有文化,只能靠做体力活赚钱养家,之后辗转于浙江、江苏等地,从事与茶叶有关的工作,从栽种茶树到加工制作,王菊英将整套流程熟记于心,便回到老家发展茶叶产业。

  2012年,王菊英以每年每亩荒山150元、熟地22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800多亩土地,租期为30年,开启了漫漫种茶之路。

  “1000余亩茶园,产值预计有300多万元,可带动青场镇、大河乡等地400余人就近务工。”王菊英口中的数据是实打实算出来的,为提高基地加工产能,2021年,投资200余万元改建了茶叶加工厂房,采茶季节每天可加工出3000斤成品茶叶。

  山凭茶园绿,人借茶叶富。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王菊英带领周边村民一起,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奋斗,村民腰包鼓了,产业活了,家乡也更美了。初都村以奋斗作毫,青山为卷,汗水为墨,在群山中描绘出一幅“生态美、百姓富”的生动画卷。人在园中,园在村中,幸福日子攥在老百姓手中。

  朱昌镇花厂村的白茶种植基地,层峦叠嶂,连绵起伏,在一拢拢茶树间,采茶工置身其间,身挎竹篓,熟练地摘取茶树枝头最嫩的一芽一叶。

  欧亿体育

  “明前茶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也较高,每天的用工量在400人以上,每天可采收茶青1000余斤。”基地管护人员林文俊介绍,目前进入采茶高峰期,基地用工量大增,基地通过采用提供住宿、远地方包接送等方式来提高采茶人员的效率。

  让荒山变绿地,让青山出经济。从太极古茶,到高山生态有机茶,茶叶已经成为七星关区的主导产业,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一体化,越来越多的茶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从单一茶饮到丰富的茶产品,七星关已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绿水青山路,不断提升茶品质欧亿体育、做优茶品牌,把山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新茶产业发展模式,已成为七星关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丰收”。

  绿色兴茶,文旅活茶,质量立茶。七星关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在何官屯镇、青场镇、朱昌镇等18个镇乡栽种了安吉白茶、奶白茶、福鼎大白茶和古树茶等品种17.03万亩,生产了“太极古茶”“奢香贡茶”“七星韵雾”“海寨银针”等质量过硬、味道纯正的产品,构建完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格局,已实现茶叶产量335吨,产值达16540万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2023年产量预计能突破1900吨,产值预计超3.75亿元。(廖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