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亿体育茗茶如何选购茶具?选购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发布时间:2023-04-16 18:54:05

  我常饮茶,但未学茶。恰如梁实秋自况「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

  回答之前,为了把多年以来东鳞西爪习得的知识汇聚成体系,我翻阅了几十万字的资料。聚于脑海、消化吸收、深入浅出,乃成这一张思维导图。新茶客如果不耐烦从头学起,按图索骥应该也错不了。

  就有小可爱以为读者的认可来自于思维导图和价格表,也邯郸学步,实在是可爱的很。其实赞和收藏是点给我们输出的知识的,不是给脑图和excel表的。比如为了回答本题,我做的读书笔记就不下万字,放一部分给大家鉴定。笔迹潦草见谅。

  本文将先从一人独饮的场景入手。因新茶客入坑时多从自斟自饮开始,以习茶味、并熟悉茶器的操作。如果喝完一斤茶叶之后,你发现相比于9800块的金骏眉,你宁愿去喝3块一听的可口可乐,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完全现代化的人,口味符合地球上61%人口的偏好,如此可以避免浪费钱置办一套茶器。

  如果在晨昏午后、办公间隙,独自向隅而坐;又或者晚上到家停下车,沉默着点起一支烟时,忽然想饮一口香茗,那就可以置办一套器具,邀几位好友,进入第二部分「待客以茗、三四曰趣」了。新茶客切记,不可颠倒这个次序,以免浪费钱财。

  上有盖、下有托、中间为碗,后世文人附会出「天、地、人」的「三才」说法,是为盖碗。瓷器因高温烧结而胎体致密,吸水率为零,不会吸附茶汤香气,最能准确地表达一品茶的味道,而且口盖开合大小随心,能自由调节热水和茶叶接触的时间,因此盖碗成为最普适的泡茶器。

  关于材质形制,我与很多大佬意见一致,一枚德化白瓷的基础盖碗即可。关于花色装饰,我推荐新茶客从纯白盖碗开始。因为新茶客容易陷入「集器」的误区,而忽略茶器是为茶服务的,满眼都是青花珐琅、柴烧建盏,对于茶的滋味反而不在意了。今人堕入此误区多矣,好比金玉满身而言辞粗鲁,浑身名牌却身材臃肿,戴金丝眼镜却毫无君子风度,诸如此类,入目恶俗。所以此处答主推荐新茶客以一枚纯白盖碗开启茶道之路,不以五色而致目迷。或许一开始观之不喜、嗤其素淡,但等你看它无憎无喜时,就说明过了「以貌取人」这一关,没有堕入「附庸风雅」的庸俗茶道,可以试着为外形花色买单了。

  说起来,德化白瓷产量巨大,三才盖碗若非手制,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成本,如果去陶瓷市场方便,又懂鉴别优劣,完全可以用二三十块钱的价格淘到堪用的盖碗。盖碗标准容量为100到130毫升,一二人用不宜超过130,谢伟文大佬也以130为佳。现在电商平台普遍以大为好,想买个品质合格、容量合适的盖碗,居然十分难觅。

  茶杯选择顺眼、价格合宜的即可,可以与盖碗配套,也可以随眼缘购入单品。自斟自饮,取悦自己而已,何须符合美学?我在第二章「品茗器」部分会做详细介绍。

  同心杯是泡茶器、滤网和饮茶器的合体。为什么把「品茗器」说法换成了「饮茶器」?因为讲真,这种大容量、杯体厚重的杯子,可以牛饮、也可轻啜,能保留一款茶90%以上的风味,唯独不那么适合细品茶香。

  欧亿体育

  它适用于办公场景。340ml的容量,避免频繁起身去饮水机添水的尴尬。冲一泡喜欢的茶叶放在手边,不必被仪式化的工夫茶道约束,又不失茶叶绝大部分风味,实在没有比同心杯再能两全的器具了。

  当然,如果你是老板,有独立办公室和茶桌、喝茶聊天就是你的工作,那么请跳过本部分;同理,如果你还没到带薪喝工夫茶的职级,也尽量别用「盖碗/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这套仪式感满满的装备,来挑战老板的耐心。

  快客杯和同心杯的区别在于,后者只能供主人自己使用,而快客杯虽然结构一致,却可以与旁人共饮。这是因为同心杯将品茗杯和公道杯角色合为一体,而快客杯保留了独立的公道杯功能。快客杯因是为外出携带而设计,故材质不宜过于轻薄。

  这套杯具设计简约,形制虽未仿古,却颇有古意。带一个皮质收纳包,实乃茶客出差、旅行的神器。还有一款天青色,仿汝窑工艺,更得我心。

  这个杯子是「工夫茶」和「保温杯」的合体,它在双层玻璃杯身中加了一个独立茶仓,通过一套机械装置控制茶水流入和流出。相对于同心杯,它增加了保温和密封功能;相对于盖碗,它由「备水器」+「泡茶器」+「品茗器」三合为一——我想这种复杂、便捷的机械系统,是茶圣陆羽写《茶经》时所不能想象的。茶不怕烫而怕闷,保温功能一定程度上会牺牲茶汤的品质,但想想开会、开车、看电影、短途出行时也有浓淡相宜的茶可以喝,还要什么自行车?这是当代技术为工夫茶道赋予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

  如果确定喜欢茶,愿意为更好的滋味花费时间和心力,又或者身边的老板们喜欢茶、因此你不得不试着习茶、饮茶,那么请进入第二部分——

  我将在本部分试着系统讲解茶器的知识体系。茶具,在陆羽《茶经》中指的是制茶的工具,喝茶用具以「茶器」命名。不过不用计较这种「茴香的茴字有几种写法」的咬文嚼字问题,我就是卖弄一下而已。茶器的基础配置,大致可分为备水器、泡茶器、分茶器和品茗器四类——

  备水器:备水、烧水的器具。古代多(古代资料),所以在古时喝茶要有童子伺候,要不然主人就得频繁起身动手,这在文人和贵族的封建时代,视为「不雅」。近代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文明进入平民社会,备水有纯净水桶、上水有自吸泵、烧水有电热水壶,控温有温度感应器。许多茶客视现代文明为敌人,认为技术剥夺了雅趣,实则技术剥夺的是被仆人伺候的阶级优越感。科技让茶器更为精良准确,而持论「不精确才是艺术」的人,是混淆了「器」与「道」的区别。器从物、道从心,汝心不乱,道如何会褪色?

  泡茶器:常用的泡茶器除第一章讲的盖碗外,还有壶和玻璃杯。(受限于篇幅和知识储备,只从实用角度分解,不做学术性的展开)盖碗几乎适用于所有茶类,壶就相对受限一些,一般用来泡乌龙茶、普洱茶;玻璃杯通常只用来泡绿茶,取其透明,以观茶叶在水中的沉浮舒展。

  分茶器:公道杯。茶在出汤时,时间以秒计,倘若从盖碗直接倒入客人杯中,必有先后顺序,排在后面的浸泡更久,茶汤势必浓淡不均。分茶器以瓷质和琉璃(玻璃)居多。

  品茗器:杯、盏、碗,均为品茗器具,常用的品茗器多为瓷质。从器具形制、到烧制技术、到颜色装饰,品茗器类是最五花八门、美观多变的。

  我与知乎茶话题下多位大佬意见一致,品茗器全靠眼缘,有缘为珍。对于新茶客来说,甭管是青瓷还是白瓷,是汝窑还是哥窑,是玉兰还是斗笠,是圈足还是卧足,是青花还是珐琅,是窑彩还是釉上,是贴金还是手绘,只要烧结致密、杯口平滑、摆立平稳就算合格,剩下的就看个人喜好了欧亿体育。商务接待宜成套购买——好比穿正装,混搭固然有范儿、套装终究稳当;爱器如痴者,想必集器成瘾,那么单件购入更为划算。三五茶友相聚,各挑入眼的杯子就口、把玩——挚友相聚又不是做戏,不必做「全套」。想想也是一件快事。

  盏的出现和衰微都有明显的朝代特色。宋人喜欢斗茶,采用唐人点茶的形式,将茶饼碾粉放进盏中,便倒水边用茶筅搅动,像打鸡蛋一样,茶沫浮于水面,面色鲜白。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定义了盏的形制,「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蔡襄《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色黑、坯厚、纹如兔毫,这就是建盏的典型特征。

  建盏色黑,是因为铁元素含量高。铁元素最少时可烧得白瓷,再高得青瓷,最高成黑瓷。胎坯里的铁元素溶入釉中形成晶体,与釉一同流淌,乃成兔毫。如果烧制时温度稍低,则会形成油滴妆斑纹。宋以后团茶之风消散,茶汤以通透为贵,黑粗笨重的建盏失去其效用,很快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今人崇尚曜变的百变花色,建盏复又流行,其实赖以流行的点茶基础已经不再。

  紫砂有「壶中藏日月」的说法,而建盏中如有繁星,如生百花,曜色百变、蔚为壮观。

  如蕴天目,如长兔毫。连我这个实用主义者,观之都不免目眩神摇。那些对宇宙玄妙天生有感的人,怎么摆脱得了这种浑沌中潜藏的有序感?数学对这样无规则的重复感有专门的一门研究学科,名字我忘了。

  公道杯在前面已经讲过,为混汤之浓淡而生,一般采用琉璃质或瓷质。此物没什么变化和技术含量,主要看断水是否干脆,如用玻璃质宜厚不宜薄,才能防爆、耐烫。如果不喜循规蹈矩,可入锤目纹,光线变化时水波摇曳,委实漂亮。这家容山堂还有种随形就物的不规则公道杯,假如可以不这么文绉绉的说话的话,我就叫它「沙雕杯」。可以去看一下,买家秀里很多人爱的死去活来。

  我的心头好是这款方口水墨风格。形制乍看起来规矩方正,其实杯体各处有厚有薄,错落有致。

  最妙的是有一抹水墨丝蕴缠绕不绝,于方寸之间、以极简约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水墨国画的感觉。

  其妙处,白丁粗人自然不识,但会心的朋友一见惊讶,很能满足闷骚的人无形装逼的快感。

  玩紫砂的大佬太多,稍有漏洞就会贻笑大方。为此我厚着脸皮找了好多发烧友,观摩他们收藏的名壶。

  有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把紫砂壶,叫供春树瘿壶。供春是明代学宪吴颐山的书童,仿树瘤造型做了第一把壶。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记载,「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胚。……栗色暗暗,如古金铁,敦厚周正,极造型之美」。据考证,金沙寺僧和供春,就是紫砂始祖。清嘉庆年间,文人陈曼生和制壶大师杨彭年合创了文人壶,将诗文书画雕刻于壶上,赋予紫砂壶以新的艺术内涵。

  关于壶的选购,我认同静清和先生的观点茗茶。他认为,「一把没有继承优秀传统且缺乏原创性的壶,是没有收藏价值的。」[3]但是同时,先生又认为普通茶客完全没必要追求名家手作,选择两三把容量不同、质量合格的壶备用,已经足矣。传统上以「泥形工纹功火」作为评价壶的六大维度,然而正如前文所说,这是对收藏用壶的评价标准,对普通壶来讲,容量合用、出水顺畅、断水干脆、口盖严密、壶把拿捏方便,就算优秀。与其用手工拉胚、「三山齐」之类僵硬的标准衡量一把几百块的壶,不如多注意一下泥料是否出于原矿,有没有加入过量的碳酸钡调色。另外,私以为诗文雕刻如果出于庸常画匠之手,那还不如光壶的好,就好比一件材质上乘的衣服,如果花色浮夸庸俗,就不如纯色素净的好。综上,如果不是未经转介、直接熟识宜兴匠人,那还是买靠谱品牌的量产货放心。

  关于紫砂壶的泥料、含铁量、烧结,紫泥、朱泥、段泥的区别,和用壶、养壶的学问,限于篇幅不在本文展开,可以关注我后续的创作。

  我自用的是一把半手工的朱泥西施壶,250ml,泡普洱熟茶用的,偶尔泡一下安化黑茶,都是全发酵黑茶类,也所谓串味。西施壶的器型非常漂亮,西子乳、美人肩、樱桃小口,听起来有点物化女性的意思,但我愿看做是古代文人对女性形体之美的致敬。这把壶是京东京造找宜兴供应商订做的,用的原矿泥料这个自然无疑,难得是工艺、火候俱佳,实物非常精致,自用送人都妥帖。应该算量产壶里的上品了。

  当然,西施壶也有缺陷,因为过于追求器型圆润,所以壶口直且短,出水和断水手法都需要训练,稍微拖拉一点就会流涎。这个是器型的天然限制,毕竟美与功能是一对相反的变量。

  段泥这个浅色,相比朱泥的红色来讲,真的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朱泥的颜色总是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红木家具,天生带有一种手串和核桃的中年气质。

  段泥则不然,这个浅黄色即使搭配现代风格的家居和办公室装修风格,也一点都不会突兀。壶型传自石瓢壶,大师顾景舟做了改良,这个微嘟起的性感小嘴!富有现代艺术感的壶纽!壶身圆润又不会脑满肠肥!相对于朱泥和紫泥来说,材质上偏粗粝,这个价格算是真泥料原矿紫砂壶的底线了。

  脱坑以前,作为一个「器痴」,什么铁壶、柴烧、志野烧、建盏、紫砂、鎏银杯,怎么可能有我不收集的?铁壶可以烧水,但没有带温度传感器的不锈钢壶好用,用来煮千两茶,倒是非常适合。铁壶并没有什么特别,它的忽然流行恐怕跟台湾商人的炒作有很大关系。铁壶古拙有致,就是保养难了些,你若不肯花心思,它就会锈给你看。所以并不推荐普通茶友入手。有些茶友像收藏紫砂壶一样,入手二手铁壶,购买时要注意辨别内部是否有破损修补痕迹。

  这款容山堂的浮雕鎏金铸铁壶,壶盖和壶纽均为纯铜所制,配套电陶炉,算是铁壶中性价比最高的一种了。最好的工艺出自日本南部,但我并不觉得有为日本贡献GDP的必要。

  乌龙茶产区把公道杯称为茶海,其他地方语言习惯中的茶海,指的是茶盘。茶海有许多材质,玉石、砚石欧亿体育、根雕、竹制、木制,木制中又以鸡翅木和黑檀木最为常见,也有红木茶盘,但颜色鲜亮,常夺茶器和茶水之光。

  我会告诉你,玉石茶盘我也入手过?后来实在和室内环境不搭,放哪都违和,干脆搬回老家300平的大别野(土)里。窗外树影婆娑、树下玉石陈列,居然激活了「玉树临风」的隐藏属性,这套闲置了许久的茶海才算得其所哉。

  一般家用或办公室用,鸡翅木、竹木制的足够了,型号大小因地制宜。有些茶台可连排水管、接茶渣桶使用,一般占地较大,较为隆重;有些采用储水式,下附储水托盘,相比干泡台省去洗茶倒水的烦恼,又比排水式灵活方便,便于移动,较为实用。

  另有一种干式茶盘,我也特别喜欢。黑檀木所制,恬淡素雅,适合未配备独立茶几的书房、办公桌等地方,搭配茶席使用,毫无呼朋引伴的喧扰。不接排水管,需另备水盂,一人独饮或二人对酌时,颇为合用。

  古人饮茶时,无论是煎茶、点茶还是泡茶,仅靠主人一个人是完不成的,还需配备童子或书童辅助。其中最繁琐的,就是备水。所以在古时,能一板一眼喝茶的人非富即贵,必有仆人伺候。进入平民社会以后,今人用生产力补上了童子的「窟窿」。这种集自动上水、烧水、保温于一体的「随手泡」大行其道。有些风雅茶客厚古薄今,认为电器破坏了饮茶的古意,其实茶道自商周以降,变化多次,真要严格遵守古制,怕不是得加葱、姜、橘皮、茱萸来煮粥喝。[4]

  茶传自古人,所以茶道自来以古为尊。然而古人已经死了,如今喝茶的人住「手可摘星辰」之楼,乘「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之骑,用千里传声的手机,戴不用上弦的手表。今天的器具,较之古代何止进步百倍。陆羽《茶经》讲到水温时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明人张源也在《茶录》中讲道,「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你看,古人要靠如此抽象的描述来把控水温,而今人只需一个温度感应器就完成了。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我们应该遵古人之道,而用今人之器。

  金灶随手泡算是品质最稳定、普及度最高的备水器具了。如果预算足够,可以一步到位买茶盘和电茶炉一体,是金灶家特色。

  六君子没什么好说的,叉递杯、笔刷洗、刀开茶饼、勺取茶叶、茶夹洗杯。这些家伙什没有也能喝茶,但如果要接待贵宾、朋友,你用指捏手端就不是那么雅观。竹木制的六君子属于消耗品,用着早晚会坏,想耐用一些、个性一点,可以入手这种铜制的。黄铜稳定性高,最好的水龙头一般就是铜制,用来做茶器,于健康无害。

  茶叶的保存对环境要求很苛刻,要密封、防潮、防光、防异味、防挤、防虫,甚至防氧化,于是茶罐应运而生。古时多用陶罐、瓷罐,现代因为金属更轻便节约,所以多用铁罐,买茶时店家多半会随茶赠送一个简陋的铁皮茶罐。如果想要体面和雅趣,可以另备茶罐。金属锡因为其独特的性质,恒温、恒湿,且自身没有金属腥味,能使茶叶长期保鲜,常用来贮藏名贵茶叶。

  然而这种立式的茶罐显然不适合储藏普洱茶饼。推荐一款国风陶质茶罐,吸水透气,用来存储七子茶饼再合适不过。遗憾的是只有扁款了,立款直罐一直断货,本来想凑一套放家里的,毕竟当装饰品也蛮好看。

  顾名思义,托垫是用来盛放杯盏的。与杯具一样,选顺眼、平整的即可。如果你没什么偏好,那我推荐一款苗银杯垫,要文青可文青,要土豪可土豪,包管能镇住场子。还是容山堂的,堂主看到的话麻烦给个广告费。

  杯托是放杯的,壶承自然是放壶的。这款陶质壶垫(护垫???)具有一定的吸水性(防渗漏???),搭配紫砂壶、陶壶、铁壶皆宜。

  茶荷是将茶从贮茶罐转移到茶壶盖碗时的中转器具。其实到了这一步,就已经有「集器」的嫌疑了,非以茶道正式招待贵宾时,可不用。但是这套锤目纹锡质的三件套实在太太太漂亮了,银白如雪,古拙质朴。纯锡质柔,入手尤为温软,茶气氤氲如雪后的晴天,手边堆雪积玉,连喝茶的心情都明朗起来。

  茶席不是茶巾,是拿来垫桌子、不是擦桌子的。一般用于干泡台,防止茶水洒落桌面,水渍不雅。我用的是传统的楠竹篾的,非常直男。曾经在一位修禅的女师兄处看到过棉麻质地的,素净雅致,禅意十足,第一眼即印象深刻。

  最讲究的茶客,饮茶时会供一瓶鲜花在侧,使席间气韵流动,生机盎然。宋诗《洵上人房》写道,「自占一窗明,小炉春意生。茶分香味薄,梅插小枝横。」快说,美不美?可美得嘞……因茶生天地间,制以入喉腹,饮茶是与天地交谈,当以松涛入耳,当伴山风清泉,当闻鸟鸣树上,当见鹤舞林间,如是才得茶之真味。但今人栖居于钢铁丛林,就算有雅兴、又哪里能偷数日之闲回归自然中?权藉一枝折断的鲜花,自欺欺人吧。

  备注:茶之一味,博大精深,喜者、习者均众,靠有限几个id是写不完的。大家一起把这个话题做大、写出圈,则读者、笔者均能受益。共勉。